今日巨野

唱响尧舜之歌,加快“突破菏泽”

作者:魏玉传 时间:2023-07-16
        今年11月26日,将是习总书记视察菏泽10周年,而12月26日,则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。
        2013年11月26日,总书记在菏泽的讲话中首先说:“长期以来,我对菏泽这片土地一直很关注,一来到这里就感到格外亲切。”并指出:“菏泽,传说是伏羲之桑梓,尧舜之故里,……”,他还预言:  “菏泽一定会越来越美好!”总书记首次将菏泽称之为尧舜的故乡,视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;并对菏泽提出4点要求,为菏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。总书记在菏泽充满激情的讲话,后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入习近平文选《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》一书,2015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。这是菏泽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,已在全党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(详见《为了神圣的使命——菏泽后来居上耕耘录》一书,2020年8月经济日报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发行
       早在1958年7月1日,毛主席彻夜难眠,欣然创作了大气磅礴的千古诗篇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,其中写道:“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”。毛主席将全国六亿人民比作和视为当代的“舜尧”,倾情赞颂,可谓家喻户晓,激荡人心。他老人家对尧舜的大力推崇、对人民的无限热爱,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士气,特别是在近3年的抗疫斗争中,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激励作用,至今仍在全国乃至海外广为传颂和尽情歌唱,尧舜已成为国人崇拜和敬仰的偶像。(详见202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笔者文章《以史为鉴战瘟神——重温毛泽东诗词〈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〉有感》
       谁也不会想到,上世纪50年代末,毛主席极力推崇“圣人贤君”尧舜,并为此写出了鼓舞人心的千古绝唱;而在55年之后,刚刚担任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不久的习近平同志,曾亲临菏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,欣然将此地称为“尧舜之故里”,从中看出,总书记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对菏泽人民的厚爱之情。
       两代领袖相隔半个多世纪,都提念尧舜,毛主席推崇和赞赏尧舜,总书记把菏泽称之为“尧舜故里”,这一前后呼应,反映出尧舜及尧舜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,不仅为菏泽增添了光彩,注入了生机和活力,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。昔日曾被《史记》誉为“天下之中”的菏泽,由此作为地灵人杰、古老神奇、历史悠久的“圣地”,倍受世人关注和神往!
       据史书记载,尧舜是中华民族最早的“贤君”,曾被历代尊为“圣人”,万世敬仰。尧舜的精神和其创造的文化,以仁政为核心,生生不息,世代传承,不断发场光大,逐渐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浩然长存的民族之魂,至今依然历久弥新,引导着中华儿女,激励着炎黄子孙,昭示着美好未来。可见,尧舜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,是道德之源、文明之源,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。
      菏泽因牡丹而出名,故称“曹州牡丹甲天下”。不过,考虑到洛阳牡丹历史悠久,享誉中外,全国多地都种植牡丹,菏泽的优势、特色和亮点,应该首先是“尧舜之故里”,其次才是“中国牡丹之都”。总书记顺应毛主席的千古绝唱“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”,将菏泽称之为“尧舜故里”,不仅为菏泽文旅产业大突破、大发展、促进和加快后来居上,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,而且为菏泽提供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,此乃菏泽人民之荣幸。为此,唱响尧舜之歌,加快“突破菏泽”,已成为菏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神圣使命。为了谱写菏泽后来居上新篇章,我们要唱响两首歌,一是“尧舜之歌”,二是“牡丹之歌”。
       在总书记视察菏泽10周年和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到来前夕,很有必要结合重温总书记在菏泽的重要讲话和毛主席的诗词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,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关于“坚守好魂和根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(详见今年7月10日人民网“盛世中华,何以中国”全文),以史为鉴,深入研究、探索和弘扬中华尧舜文化,引导、激励、增强菏泽人民身居“尧舜故里”的自豪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牢记两代领袖对尧舜的推崇、赞誉或定论,深入挖掘、切实保护好、利用好有关尧舜的遗迹、遗物和史籍,坚守好“尧舜”这个魂和根,传承发扬中国尧舜文化,以文旅产业作为突破口,加快“突破菏泽”,奋力谱写“后来居上”新篇章,努力将总书记的预言“菏泽一定会越来越美好”一步步变为现实,让“中国牡丹之都”菏泽,真正成为总书记“一直很关注”和世人向往的“尧舜故里”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。

      (本文作者:菏泽作家、文化学者、济宁伏羲研究会名誉会长)
 

版权所有: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
地址:巨野县麒麟大道商务中心14楼1401室